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本站2010年4月20日讯:4月13-16日,由中国NLP学院王牌NLP导师张国维博士全程主讲的第六期《NLP亲子关系工作坊》在广州圆满结束。四天三晚的学习,给全体学员留下了深刻的印像,年过六旬的张博士NLP亲子课程更加炉火纯青,学员们享受了一次精神营养的大餐。
NLP亲子课程,作为本院的一次常规课程,每次推出,都赢得很多家长的追捧,每次课程结束的新闻通讯,本院都力图从不同角度来和未能参加课程的朋友分享其中要点。本次分享的重点是:孩子从哪里学习?!
孟母三迁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大家都认识到孩子的成长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只是孩子成长的环境到底取决于什么?现代家庭,孩子像孩童时的孟子那样模仿杀猪、丧事的情况也比较少见了。但孩子成长的表现却千差万别,为什么?有专家说,孩子是不用教的,那又是什么意思?本次课程,笔者参加之后,对于孩子成长的氛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学习:氛围,氛围,还是氛围!
一个导师的功力,不在于他是怎么说,更重要的是看他怎么做。先看看张博士是如何塑造氛围:
张博士在辅导学员练习中 |
你们的课堂,你们主导。
在课程现场,你就会听到博士在课堂经常会讲到"我会协助大家","今天这么好的气氛,如果不是你们创造的,又是谁呢?""你可以选择在课室里做,你也可以选择在课室外做,当然课室里可能要比课室外温暖许多""由你主导""如果不是你,又是谁呢?!"……
我们常常听到的是"我邀请……"、"我建议……","待会我会邀请大家一起做个简单的游戏""我建议或许可以从这个角度看看……"
课程中博士有多次提到他自己的一个强有力的信念"我相信你们都是有智慧的、有能力的、充满潜力"!
学员普遍反应:"当听博士这样说话时,我特别舒服,我感觉被尊重,我是重要的,我是有选择的,我很乐意倾听他下面的说话。"这也从另外角度告诉我们,这些家长们平时成长和工作的环境中,比较少听到这样的语言表述。
一切的表述,都以一种非常流畅自然的语言中流淌出来;都在一种非常轻松、真诚的分享中进行。让我们无法拒绝,因为那是自然而然的!
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学员王先生说:这些话语和信念让人心温暖而有力!同事也是营造了一个'尊重'、'鼓励'的氛围,在这种氛围里,我们都是重要的,我们是有智慧的!
这就给人的潜意识营造了一个"主动"的氛围,让大家有种感觉:自己是课堂的主人,自己的课堂现场的回馈非常重要,自己占主动权,可以去创造很多自己想要的效果。一旦让人处于这种氛围,人的潜意识就会主动去做很多事情,意识就调动起来了,于是听课的意愿就会更强!很多的课堂可能更多的是一个"灌输式"或者"说服影响式"的,更多是在意识层面做功夫,让学员处于一个被动的身份,NLP讲一个人很难改变另外一个人!尤其是在意识层面!于是效果会差别很大。
NLP亲子课堂塑造了一个非常'正面积极'的磁场,就仿佛一个充满阳光的花园一样,学员们自然愿意跟随博士一起去探寻花园中的各类花草!因为阳光本身照著就很舒服啊!难怪博士经常会回应学员"非常好""因为有你的角度,我们可以带出这个新的角度",课堂中充满了鼓励。
这次我终于理解:优秀的企业家做企业文化,优秀的导师营造氛围……
学员们分组学习中 |
笔者再想:
孩子的成长环境,我们是否塑造了一个让他感觉"主动"的氛围?我们很多的父母,在给予孩子物质上是慷慨解囊,但在精神上如何滋养孩子,其实乏善可陈。在精神上,父母是否懂得让孩子有被"被接纳""被认同""被尊重"的感觉呢?孩子是否能真正从精神上感受到"我主导"的那份成就感和满足感,这是人的"自我价值"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孩子成长的主要精神营养。当这部分缺失,孩子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价才能真正站起来!
笔者曾经听过世界激励大师约翰·库缇斯一场让我终生难忘的演讲会《别对自己说不》,约翰用双手"走"上讲台(约翰是一个高位截肢的"半截人"),在用他那坚毅而温暖的目光扫视全场后,问全体2000多名观众一个问题:"我的残疾,大家都可以看到。你们自己的残疾,你们能看到吗?"当一个孩子的精神营养严重缺失时,精神的残疾就开始了,为何我们常常对自己说"不",为何我们常常对身边的亲人、孩子说"不",很多时候,是不是我们精神不同程度地"残疾"了,更可怕的是我们还看不到……
如果每一个家庭是一片土壤,孩子是种子,他能否长成参天大树,是否春华秋实,取决土壤提供是什么养分,如果这里充满了阳光、甘泉、温暖与关怀,种子的成长还需要担心吗?
孩子是不用教的,是自然而然的环境下熏陶出来的。但如果土壤是一片瓦砾、残垣,甚至毒气肆虐,还能指望上面开出美丽的鲜花吗?
孟母三迁,不是仅仅换个外部环境就能够培养出一代"亚圣",她更擅长的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在耕耘孩子精神家园时独具匠心,这是我们没有看到的。我们没有办法向伟大的孟母请教育儿真经,但可以选择NLP为我们指点迷津!
附:本院NLP亲子关系具体方法篇,可以参考往期新闻通讯,在此不再赘述:
亲子三期特别通讯:《爱,需要方法》
亲子二期特别通讯:《阳光总在风雨后》
亲子一期特别通讯:《孩子,你是幸福的!》
《NLP亲子关系工作坊》什么样的课程?
张博士是谁?
课程实录:
分组练习中 |
课程现场 |
导师助教合影 |
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