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心理新闻  >   社会“心”闻  >    内容

分子心理学即将诞生

作者:智勇|文章出处:NLP研究院|更新时间:2010-07-05

  许多报刊杂志上都传播者一则令人惊愕的消息,那就是原香港科技大学副校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研究员、马里兰大学教授、曾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生物植物学博士学位的孔宪铎,今年暑期之后成了北京大学王登峰教授的一位博士生。

  该消息之所以令人惊奇,一是因为,孔宪铎先生今年已经近70高龄了(1935年出生)事业已经有成,却还要读博,令常人所不能理解,二是因为,“在孔宪铎来到香港科大就职,主持人向学生介绍他的履历时,学生们没有反应,但提到他是孔子的第72代后人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继承了孔夫子的好学传统,却要研究人性和基因问题,在从心所欲不逾矩之年,要开辟一个崭新的研究领域。三是因为,这位年长的博士比他的导师大30岁,这恐怕是世界上所少有的。

  这三个问题中最令人惊奇的应当是,它预示着一门新的学科——分子心理学将要产生,因为他要研究“基因和人性”问题,他常常对这样一个问题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我对子女的关爱比对父母的关爱更自动自发,虽然父母对我更好”,他说他正在研究基因,希望把基因的研究和社会科学有关人性的研究结合起来。

  得知这一消息后我有如下感想:前些年华东师范大学杨治良教授说过,我们这里报考心理系的学生,其成绩仅次于计算机系,后来报考河北师范大学心理系的学生,其成绩在全校排名也是属于前列的。如果说年轻人对心理学的兴趣与好奇有关的,那么年近古稀、造诣颇深的学者也一心进军心理领域,说明准备献身与心理事业的人大有人在。这是心理学的光荣,也是心理学的希望所在。

  这则消息使我的一种信念更坚定了,那就是“分子心理学”正在诞生。

  三年前我曾一名硕士生写一篇有关“人格和基因的关系的研究综述”,两年前由要求一名学生写一篇有关“心理障碍和基因关系的研究综述”,可惜都没有实现,近来我又想写一篇“分子心理学即将诞生的文章”,看了有关孔宪铎的报道之后,我觉得分子心理的诞生的时间好像更迫近了。

  因为1960年初,由以色列和美国的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各自单独发表声明:它们已经发现人的第11号染色体上由一种叫D4DR性格的遗传基因,对人的性格有不可忽视的影响。这是人类首次把一些人的性格特征与一个具体的基因明确地联系在一起。

  后来有关基因与疾病关系的报道频频出现,比如有文章在报道强迫症与基因的改变有关,有报道精神分裂、孤独症与基因有关,更有甚者认为人的行为方式比如爱情的专注也与基因有关。

  推动我撰写“分子心理学”一文的最大动力在于,多年来我们采用电针与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方法治愈了许多在大医院久治不愈的心理障碍患者,单独采用电针对抑郁症就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为什么呢?我在“针灸与心理”一文中反复强调,电针之所以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是因为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发生了分子水平的改变,当然基因作为分子的片断是不会原封不动的。如果说我的一些想法属于猜想的话,孔宪铎的行动坚定了我的这种的思想。

  我相信,一切合理的都会变成现实的,有朝一日,分子心理学会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