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在不少老师和家长眼里,优秀生乖巧、听话、成绩好、有上进心、能力强,是获得荣誉的“专业户”。他们优异的成绩、刻苦学习的态度,往往给身边的成人一种错觉,以为他们心理也如成绩一样稳定。实际上,来自学校、家庭包括自我的高要求、高期望,使优秀生们面对的竞争更残酷,感受的压力也更大。而那些惹眼的光环恰恰掩盖了某些“优秀生”心理方面的缺陷和问题,甚至导致了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的发生。因此,优秀生的心理,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
李飞是北京一所重点高中高三学生,喜欢建筑设计,想考清华大学建筑设计专业。前一阵“一模”李飞考了659分,而去年清华建筑设计专业录取线在680分左右。“一模”后李飞还非常有信心,可“二模”后他几乎崩溃了——成绩是644分。“五一”以后,李飞明显焦虑起来,在家里经常摔东西,还说不想参加今年的高考了,要复课一年。
聂欣曾是班里的宣传委员,校园里大大小小的活动她都是积极分子,学习成绩在班上和年级也一路领先。然而,在上学期班委竞选中,她未能如愿当上班长,学习成绩很快从以往的第一名掉到了第二十名。从此,她变得沉默寡言,也很少再主动提出搞什么活动。后经医生诊断,她患了忧郁症。
双重压力
像李飞、聂欣这种情况,在优秀生中为数不少。近几年,厌学、离家出走、自残轻生等青少年心理问题频发,其中优秀生占了很大的比例,高中生、特别是高考生则更为明显。
对部分优秀生来说,高考不是过“独木桥”而是“走钢丝”,他们的目标是“万无一失,确保名校、名专业”。偶尔一次失误,会在他们的内心留下浓重的阴影。带着“想赢怕输”的心理参加考试,很可能出现异常结果。而几次失误之后,他们便顺理成章地将“偶尔”归结为“必然”,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动摇自己的目标。渐渐地就成了“带着脚镣走钢丝”,沉重而僵化的步履,令他们产生跌入深渊的恐惧。
优秀生大多自尊心非常强,喜欢严格要求自己,追求较高的目标。对分数分分计较,对排名名名必争;此外,对任何事的要求都趋于完美,比如非常关注自己的形象和别人的评价,总想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他们是家庭与学校的宠儿,长期处于掌声和赞扬声中,习惯于考出好成绩,听赞美之声、享受各种好机会,因此,稍有不如意便感觉在他人面前抬不起头,惴惴不安、无法接受、埋怨别人甚至选择逃避,最终造成应试能力下降和人际交往障碍等。
内心脆弱是“优秀生”心理健康中存在的最普遍的问题。优秀生不仅背负着家庭、甚至是亲朋好友的殷切期望,还承受着来自学校的压力——在学校需要分数和升学率作保障的今天,老师往往会把这种压力转嫁给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当优秀生超负荷地背起这些沉重的包袱时,产生焦虑便是在所难免了的事情了。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博士生导师沃建中教授主持和参与的国家“九五”、“十五”和“十一五”课题,围绕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做了一系列调查研究。从这些每五年一次的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来看,青少年心理问题有增无减,问题严重的在4.2%左右,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为20%左右;而另一个结果是,重点中学学生的心理问题比普通学校还有多,主要体现在焦虑、承受不了压力、抑郁、强迫、孤独、人际交往障碍和自我否定等方面。
与遗传有关
有的孩子,别人骂他几句,虽然当时他会生气,但似乎一会儿就会把不愉快扔到脑后了,这就是俗话说的性格比较“皮实”的孩子;而另一类孩子,不要说骂他,说一句批评的话他都受不了,这就是人们常常说的性格“娇气”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