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心理新闻  >   社会“心”闻  >    内容

东莞中小学心理教师大多“不务正业”

作者:何明强|文章出处:东莞时报|更新时间:2012-01-09

  万江第三中学阳光心理辅导室,孩子们在这里心理压力得到释放 周天宝 摄

  “各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相当缺乏,导致心理健康教育难以全面普及,不能适应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市人大代表刘利玲在相关议案中说,缺乏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实质原因是因为没有编制。因此,应尽快妥善解决我市中小学从事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编制问题。

  谈教师编制

  心理老师教英语等“副业”

  刘利玲说,东莞市中小学从2009年开始,就开始招聘和配备中小学心理健康专职教师,仅2010年全市中小学就发布近30个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招聘信息,通过市教育局统一招考,部分学校已经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

  但是,经过调研发现,部分中小学由于内部师资结构不合理,缺少语、数、英等主学科师资,结果,招聘回来的心理健康教师从事起语、数、英学科教师的工作,反而心理健康成了“副业”。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心理健康教师干“副业”情况呢?

  刘利玲在与中小学校长的交流中发现了答案。原来是学校编制不够用。刘利玲说,心理健康教师的编制还是在总编制中调剂的,并没有给予独立编制;或者说在学校编制中,并没有给予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编制,所以才出现这种尴尬的局面。”

  谈心理健康现状

  部分学校心理咨询室成为摆设

  刘利玲指出,东莞正在实现产业经济转型,在这个转型的过程中,也将带来部分阵痛,阵痛就会产生许多心理问题。这个阵痛也会不同程度地波及到学生(特别是父母在企业工厂打工的新莞人子女) 群体。而学校是预防整个社会群体产生心理疾病的“第一道防火墙”,这道防火墙目前是薄弱的、不牢固的。因为,能实现至少一位心理专职教师进行专职心理教育和咨询的学校在我市并不是很多。

  目前那些有了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学校也只能是采取“有问题了才解决”的“治疗”办法,很难给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教育和指导。

  “即使大部分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但也是门面意义大过实质意义。” 刘利玲说,这些给学生进行心理咨询的教师大部分都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教师,而是由语文、数学、英语或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的。

  刘利玲指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是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并不是谁都可以替代的,在专业知识方面无法满足咨询者的需求;况且,其他非专任教师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在时间上也很难保证给每位咨询者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刘利玲说,东莞市作为经济发达地区,是属于有条件的地区,完全有能力支付全市增加的心理健康教师的工资。她建议,市机构编制办和市教育局共同研究,设立专门的心理教师编制,不占用学校的总编制,不要从学校总编制中调剂。同时,要求全市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不得担任其他学科,保证其专业性和专职性。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