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五年前,我曾经在这个课堂上学习。那时候的我十分纠结。儿子刚升上高一,厌学,学习成绩差,父子关系越发紧张。就在这个最沮丧的时期我踏入了课堂。五年后的今天,我站在同一个课堂的讲台上,我首先感谢我自己,明智地选择了进入这个课堂,我的成长,带领了儿子一同成长。现在,儿子已是在美国读大学的大学生,这学期以4A1B的成绩放假归来。今天,我和儿子衷心地感谢张博士,把NLP这个学问带给我们。”
张国维博士及其翻译 |
这是一个父亲黎先生,带着他的儿子,手捧一束鲜花,在讲台上的一次演讲。
2013年8月17日下午,由中国NLP学院与智慧联盟共同举办的第14期NLP亲子关系工作坊于广州碧桂园酒店闭幕。多天的暴雨天气也不能影响学员高涨的热情,相反,我们能看见在这个课堂上,大家从觉察,到感恩,再到改变。此时的天气却恰如相容现在的学员们,也是课堂中播放的一首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风雨过后,我们定必能收获满满的阳光。
很多学员都表示,他们是带着问题来到课堂的;从NLP的角度看,张博士总能找到任何事件的正面价值。问题是自寻的,发现问题,才能改变状态。
在这里提及到的“问题”,家长们第一反应是要解决孩子的问题,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但博士反问道,孩子真的有问题吗?但博士却说:“孩子没有问题,父母也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双方互动的结果。”
在父母眼中的孩子的“问题”,只是父母眼中所见的,可能会有误会,更重要的是,容易忽视孩子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
举个简单的例子,有10岁的孩子为什么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用正确的指法弹钢琴?家长觉得这是一个问题,但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因为她的手还小,跨度大会比成年人容易累。所以她探索了自己的一个方法达成。所以孩子也没有错,她只是在寻找更适合的方法,只是实际上这个并不是最适合的而已。
理解了孩子的正面动机之后,该如何做?
生活中,我们会常常见到当父母想抑制孩子的不良行为的时候,都会反复强调“不要……”,这是一种否定词,其实却在强化了孩子的不良行为。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使用正面意义的否定词。“你这样弹音色不太好,但我相信你能够克服困难,达到最好的音色的。”
小组讨论 |
而在这同时,父母一直在思考如何改变孩子,但是否有想过要改变自己?
“偶尔来到这里,与儿子(15岁)处于一种沟通不好的状态。即使让儿子上过一些课程也发现成效不大。这时候有朋友对我说,为什么要求儿子改变,而自己不去改变呢?”——刘东华(小学老师)
是的,沟通互动是双方的,改变是带动的。正确认识到这一点,才是改变的开始。
而对于孩子的沟通,每个不同的年龄阶段,沟通的方法也会不同。而父母就需要在这里注意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
和孩子沟通,要注意他们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和独特的需求。
例如0~3个月的孩子需要无条件的接纳,这个时期孩子一定要自己带,不能交给保姆;孩子虽然生理上已经脱离了妈妈,但心理仍然是认为自己和妈妈是一体。
4月到3岁的孩子,他们开始探索世界,从心理上与母亲分离,这时他们需要足够的安全感,以建一个更加完善的“自我”。没有安全感的自我会比较低,长大会觉得我没有价值,缺乏自信。这时母亲情绪稳定特别重要……
和前文中黎先生当年面对的问题一样,15,16岁的少年处于社交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情绪变化大,需要掌控和尊重,比起父母,他们和朋辈关系更好,因此很容易和父母发生疏离。而黎先生通过学习之后。首先要做的是放低身段。不要认为父亲就一定是权威。尝试和孩子做朋友。而现在他能和儿子晚上在大排档一人拿着一支啤酒,和儿子无所不谈。
NLP认为,我们不需要恐惧问题,而是要寻找问题的正面价值。孩子并不是有问题,父母也没有问题。接受这一切,开始改变。然后发现,自己成长,孩子也会跟着成长。
一个人不能改变另一个人,除非他改变自己。无论孩子教育,还是夫妻关系,员工沟通,都是如此。如何改变呢?也许NLP是你很好的选择,在不久的NLP执行师专业课上,张博士将讲授更多的交流沟通技巧,道与术相接,情与心相融,把你的幸福感再拉升一个层次。
张国维博士近期课程
《NLP专业执行师国际文凭课程》将于2013年10月17日在广州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