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本站简讯:2012年8月25日下午,中国NLP学院邀请国际教育专家刘一清校长到本院本部,为现场40位家长讲解国外留学的注意事项,以及孩子教育应具有怎样的国际化视野。
孩子要不要出国?
有一个家长曾经就他孩子的去向问题询问过刘校长,刘校长没有直接给予他回复。只是问他几个问题。
“你希望你孩子将来怎么样?”
“我也不需要他将来有什么大事业大成就,只希望他幸福快乐就好。”
“那你觉得怎么样才是幸福呢?你认为的幸福是孩子认为的幸福吗?”……
简单几个问题,刘校长让家长把问题回归到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孩子读什么专业,去什么学校,要不要出国?其实不只是家长的事,也是孩子的事。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意向。
笔者窃想,近几年,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并且认为,孩子的培养越早越好。生怕孩子们输在了起跑线上。可是,家长们的教育是否适合?是否符合孩子的个性,是否是他想要的?要知道,不适当的教育,尽管能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却输在终点,甚至“死”在半路吗?
萨提亚有这么一段话让笔者印象深刻:
“我们都是从一个天性的孩子成长为一个独立生活的青年,然后老去。同样怀揣梦想,同样经历过不如意。当年的父母想上学,却遵从了上辈的意愿学了缝纫、学了修车;你当年那么爱踢球,却被妈妈拉去学了钢琴。那么再看看我们的孩子,那些你的父母们、你们因为成长中受到限制而产生的悔意和遗憾,还要在孩子身上重演一遍吗?如果你爱孩子,就让他做他喜欢的事,让他去发展他的天赋,让他按照他的本来面目生活吧!”
萨提亚认为,如果你爱一个孩子,你就让他按照自己本来的面目,自然开花,自然结果,包括平时的教育,也包括出国的选择,同意吗?
当然,如果确定让孩子出国留学,应该做哪些准备呢?又或者,出于经济考虑,无法让孩子出国留学的父母,应该以怎样的国际化视野培养孩子?
孩子出国应做何准备?不出国当怎么培养?
刘校长认为,家长也不宜一概而论地全西化的培养。对此,刘校长以辩证的态度给出了一些建议。
1 培养孩子的文化底蕴
对于语言,刘校长认为,不能只重视英语的培养。孩子的母语——中文亦同等重要。家长需正确认识中文在国际教育中的地位,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而且,多元文化的学习还能拓宽孩子的思维能力,增强孩子的学习能力。
2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
所谓探究精神,是指孩子“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新的问题”的不断转换。对于一个问题,不是回避,而是敢于提出,并大胆假设求证,继而发现新的问题。让探究精神贯彻于学习其中。
3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既不是对所学的知识全盘的肯定或全盘的否定,而是带有批判性的思维去思考。这就必须具有洞察力、辨别力和判断力。结合知识和能力,继而进行创新。
此外,刘校长还向我们介绍了他在孩子教育方面的心得,笔者发现,这些经验很多与萨提亚亲子理论相通,如果您在孩子教育方面有困惑和疑问,不妨深入了解和学习,相信对你会有所裨益。
相关链接: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