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本站消息:《青少年EMBA领袖训练营》自8月23日结束到现在已经一周了。这次活动由中国NLP学院网和智慧联盟共同举办,主讲导师张自明先生系留美心理学博士,师承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David Daniels。
这两天整理相片,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感觉仍如昨日。笔者有幸,参与了孩子们四天的成长:
记得在玩"角色扮演"游戏分享收获时,有孩子主动在台上做了一个深刻的检讨,她说"在扮演B的时候,我心情糟糕极了,这让我想到了妈妈,我经常不想听她讲话就当她的面把门摔上,我从来没有想过这会让她多难受,我以后再也不会这样对她了,因为被人这样对待,真的是一件异常难受的事!"
还有一个女生,初来时表情僵硬,一直处于排斥和自卫的状态,最后一天,当穿过"支持之路"时,笔者终于看到了她的笑,那样明亮灿烂的笑,让她整个人都显得轻快,笔者相信,这几天,一定有些东西在已她的生命里悄然改变。
这里边都发生了什么?
最佳小组颁奖
伊始:这些孩子能静下心来吗?
笔者是第一次参于博士的课程,对课程不甚了解。当看到来自各地的孩子们聚在一起,他们神情或淡漠或新奇,笔者不禁担忧:孩子天性贪玩,好动,会静下心认真听课吗?孩子懵懂、天真,他们能领会,理解些什么呢?要知道就连大人们也要感叹"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笔者带着疑虑投入博士的课堂。
博士的课程是以讲课为先,中间穿插游戏,游戏中,孩子们自由组成八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游戏后,辅以简单练习助同学们加深理解。在我们的理论学习后,游戏便开始了,这个环节,张博士只简单地制定了规则和任务,要求孩子们一定要用心感受自己在游戏中的心理及情绪变化。也提出了几个问题,引导孩子们思考。如:"你想要做出什么样的效果?你和小组成员是如何配合,达成一致的?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你们如何解决的?从中你学到了什么呢?"
很投入的讨论
想必此时,家长们也许同笔者一样疑惑:做游戏?不会浪费宝贵的学习时间吗?事实是,你会发现,对于孩子,这些真的不仅仅只是游戏。笔者看到,为了最快完游戏任务,前一刻还素不相识,互不搭理的孩子们迅速拧成一股绳,他们围坐一起,积极商讨对策,各抒己见。他们眼睛里闪着光,从他们七嘴八舌的讨论声中你仿佛能听见他们大脑飞速运转的声音。有一个环节,孩子们要做的是建造一座纸塔,看哪个小组建的塔最高最稳最有创意。笔者看到,很多小组的塔在建造过程中倒塌,但没有一个孩子放弃!塌了,他们便想办法补救,不断重建,一个方案行不通,他们便开始积极讨论另一个方案!
孩子们在做纸塔
整个课堂里一直飘散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你能感受到那一种纯粹的发自内心的快乐。然而,真正让笔者感动的是在分享环节。
分享:孩子远比我们想像的出色
每一个游戏比赛结束后,张博士都会让孩子们上台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思考及收获!当一个个小孩开始站在台上时,你会惊讶:站在你面前的真的还是那个天真懵懂的孩子吗?
孩子们在台上分享
一个孩子这样说道:"当我们没办法达到平衡时,团队里开始互相指责,埋怨对方,结果情况变得更糟了,后来,为了完成任务不得不忍下埋怨,试着去配合,去理解,去鼓励对方时,游戏却出奇的顺利起来,我们自己也感到更开心了!"
"当我们发现短时间内根本没办法兼顾"最高最稳最具创意"三点时,我们干脆改变策略,一门心思做最高的塔,这样赢的可能性反而更大!所以,只专注一个目标,精力不那么分散,效果可能会更好!"
博士测量纸塔,看哪一组最高
而笔者也发现,孩子们很好地把博士教授的理念应用起来,贯彻在游戏中。比如,有孩子就说,"在游戏中,我一直运用博士教的V,A,K,AD方法(即视觉型、听觉型、触觉型、逻辑型)去判断组员是属于哪一类型的人,根据他们的不同类型,我在一些细节上稍加注意了下,结果发现我们沟通、合作愉快了很多!"
课堂上还有很多闪光点,笔者就不一一详述了。孩子们都有很强的创造性和学习能力,更可贵的是,他们的悟性超强,每个游戏都能引发他们的学习和自我检视,他们的身体里就像藏着一座宝藏,时机一到,便会爆发无穷能量!
"好思维能唤醒好孩子,坏思维会逼出坏孩子"。初为父母的人们,当抱怨"我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请记得耐心想一想,真的是孩子缺乏优秀品质吗?还是我们缺乏方法,爱错了方式,没有唤醒孩子内心的力量?
孩子在认真做笔记
方法:孩子成长,父母更不能滞后!
课程上有一个男生,他的表情是淡漠的,虽然也有用心投入到课堂每一个环节,但他一直沉默,像个隐形人般,只静静的坐着。后来我们了解到,这是一个有轻微孤僻症和交往困难的孩子,稍微触碰,他便全身颤抖。笔者担心,这四天,他能收获想要的东西吗?
让我们欣慰的是,前两天他开始慢慢融入其中。然而,事情总是出人意料,在第三天的时候,这个孩子突然提出中断学习,出现了什么状况?
孩子投入的游戏
在酒店大厅,孩子,孩子的妈妈和老师们围坐一起,当孩子在大家面前拿出一份清单,并说出自己退学理由时,老师们都震惊了,孩子的妈妈也一下子情绪失控,抱着孩子大哭起来。原来,孩子很希望妈妈也能参与我们的亲子学习(我们同期展开了针对父母的《NLP亲子关系工作坊》),知道妈妈没有带够钱,孩子便想中断自己的学习,退出一部分钱让给妈妈。那份清单上详细的列出了几日的酒店食宿费和上课费用,以及扣除这些费用后的余额,他很仔细的算了每一笔账,细心的告诉妈妈还需要补齐多少钱,他说--
"妈妈,我想要你跟我和弟弟一起改变,只有我们一起改变,很多事才会真正的好起来!"
笔者不知道,他的家里曾发生了什么事,让孩子和家长都背负着如此巨大的心理压力,只是惊叹于孩子竟能有这般觉察(我的"问题",不能只怪我自己)。
对此,课程班主任陈晓女士说,"我们都看到,这些孩子其实都很棒,每个人都有他独特的地方,但在欣赏他们的同时,你又会忍不住心疼他们.像有些孩子开始可能就表现出任性啊暴躁啊自卑啊这些不那么好的方面,但你会发现,其实,每一个问题背后都受原生家庭的影响,比如,有一个聪明自信,但有点微胖的小孩,在他的成就书就有写到希望自己很瘦很瘦,这应该就是成人的目光加诸给他的压力,让他对自己可爱的身体并不满意!还有一个跳舞很棒的男生,这几天他在团队里一直自信飞扬,但其实,你认真观察他走路的姿态,你会发现,他骨子里也有些许自卑。那在这个过程,究竟发生了什么呢?也许是家长的肯定不够,爱之深,责之切,过多地干涉,束缚,甚至压抑住了孩子某些优秀的品质!"
孩子们欢呼雀跃
很多时候,孩子的所谓"问题",其实是夫妻关系、家长自身心理功能不全的反应!房祖名为何吸毒八年?不正是当年成龙与林凤娇关系冷漠,成龙忙于工作疏忽家庭,林凤娇过度关注孩子等种种导致之恶果吗?
课程结束了,学习远没有结束,无论父母还是孩子。笔者想起了诗人纪伯伦的诗句《先知》:"你的儿女不是你的儿女。他们是生命对自身渴望所产生的儿女。……蔽护他们的身体,而不是他们的灵魂,因为他们的灵魂住在你梦中也无法企及的明天。"
为了孩子,你是否过度地干涉了他们的生命;你的做法是否妥当,将来十多二十年,你是否愿意听到"我现在这样,都怪我的父母!"?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听过很多方法,但依然教不好一个孩子。听是没有用的,因为你没有体验和参与。就像课堂上的孩子们,你跟他们说你要理解要分享要尊重别人,他们会听吗?但有时一个游戏的体验下来,他们就懂了。
开学了,孩子正在教室里努力地学习,作为父母,你呢?
相关链接
父母提升课程:NLP亲子关系工作坊
孩子提升课程:青少年EMBA领袖训练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