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启团NLP执行师课程:揭开改变现状的秘密 一套人性说明书,明白自己读懂他人
本站消息:8月1日下午,由中国NLP学院网和智慧联盟共同举办的NLP亲子讲座《孩子,我该如何爱你》在智慧行本部开展,国内知名NLP亲子导师谢道思老师倾情主讲。3个小时的学习时光很快过去了,谢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课中,我们收获了许多欢乐,同时,内心也颇受触动:原来,亲子教育的路上,我们无意中竟已酿下诸多苦果!此话怎讲?
案例:“问题孩子”真的有问题吗?
首先,分享课堂里的两个真实案例:
案例一:A先生的孩子过分好动,A先生常担心这会影响孩子的未来发展。为了培养孩子稳重性格,A先生开始强制孩子下围棋。A先生的监督管制下,孩子每天回家都“安安静静下围棋”,再也不像以前那样闹腾了。可是,曾经乖巧的孩子,突然在学校里变了样,动不动就要打人,这其中发生了什么?
案例二:厦门B先生的儿子曾经让他很头疼,这个孩子所有的东西都只用画的,不管怎么教,就是不写一个字。不写字就不能通过考试,无法升学.于是,离经叛道的孩子被一所又一所学校开除。就在所有人都为孩子未来担忧和无奈时,一位略懂心理学的外籍教师的出现,扭转了一切,孩子开始不断在世界级的动漫大赛上斩获国际大奖,问题少年一跃成了父母骄傲。这当中又发生了什么呢?
解析:孩子不是学不会,而是被误会!
深入学习过NLP的家长兴许已参透其中奥妙,用NLP学问里的表象系统来解释,我们被分为V(视觉)、A(听觉)、K(感觉)、AD(逻辑)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人适应不同的学习和沟通方式。
案例一中,A先生的孩子是一个偏感觉型的孩子,这类型孩子的学习方式是边玩边学,他们在学习时需要不断做各种小动作,一动不动反而无法专心。当他被家长强迫安静时,那部分本性的力量被压抑,就要通过其他途径来发泄,于是出现了案例中爱打人的孩子。
而案例二中,外籍老师正是了解少年是一个非常极端的视觉性的孩子,于是,不逼迫少年学会写,转而鼓励、支持少年不断的画,这才有了后来的天才少年!
也许,我们的孩子并不像案例中那样极端,但不同孩子的确拥有不同的成长方式。
正如课堂里谢道思老师所讲,很多时候,我们的孩子不是学不会,而是被误会。比如,听觉型的孩子通过听来学习,上课时眼睛不看老师,而是喜欢用耳朵对着老师,这样能更好的接收信息。可老师就会以为他心不在焉,开小差,然后不断的想要纠正,结果越纠越错。
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是什么类型,不能按照适合他的方式去引导,妄想按自己的想法强行改变孩子,结果很可能不是掰正,而是扭弯,将天才破坏成“庸人”,让原本的“幸运”变成了“不幸”。
方法:先尊重,再引导
课堂里有家长就提到“我的孩子时间观念特别差,而功课又比较重,所以每天都要弄到晚上一两点。”
那么该如何提升孩子对时间管理的效率呢?谢老师的建议是先尊重再引导。
“我们很多家长是V型(视觉)或AD(逻辑)型,这样的家长通常很有时间线,然而悲剧的是,他们的孩子也许恰好相反,是超级没有时间线的,这样的孩子通常是A(视觉)或K(感觉)型,他们喜欢慢慢感受,善于在一点一滴的感受和思考中学习,虽然没有时间观念,但这一类型的人通常有很强的想象力和感受性。若家长只站在自己的角度要求孩子改变,就根本看不到孩子的优点。”
那放任孩子没有时间线地生活下去真的好吗?当然不是,我们希望孩子是既能充分发挥天赋潜能,又能适应这个社会节奏的。所以,谢老师的建议是尊重孩子,接纳没有内在时间线的天性,并给予家长方法去帮助孩子建立外在时间线。在不破坏孩子的基础上,帮助孩子成长得更好!
呼吁:你在“教小孩”,还是在“搞破坏”?
各位家长,扪心自问,当我们按自己的想法,用尽各种方法想要改变孩子时,我们真的了解孩子吗?哪些才是孩子真正需要改变的?哪些却是孩子应该被支持被接纳,反而是家长需要学习的?我们的“教孩子”真的是在帮助孩子变得更好吗?还是在“破坏孩子”,使其变得扭曲呢?
切莫强行改变孩子,一个本来这样的人,你非得让他变成那样,那就等于毁了他!我们是要看孩子一辈子的发展的,而不只是暂时的表现。
然而,我们总觉得孩子有很多问题,像个灭火队长一样不断的救火,今天用这个方法,明天用那个方法,我们的小孩又很聪敏,他们往往举一反三,直到你方法用尽,毫无办法。
“你要做的不是灭火队长,而是要有四两拨千斤的力量,你要学会觉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谢老师讲到,孩子让你头疼的行为可能五花八门,但这背后的动机也许只有一个。就像医生治病,如果不能找准病因,对症下药,再多的治疗都是白费心力。
疑问:我都知道,为什么做不到?
也有很多家长为了了解孩子,看过很多书,学习了很多技巧,知道很多孩子问题,其实是父母或原生家庭的投射,也知道改变孩子不是教孩子改变,而是修行自己。但往往却做不到,于是,知道越多越难受,“就像井底之蛙,原本安心待在井底,最麻烦是把你捞上来又放回去,这才叫难受。”
知易行难,为什么?
谢老师说,“因为你的潜意识,过往堆积在身体里的情绪没有处理好,即使你知道,但行为还是会跟不上。潜意识的事情,不是在意识层面知道了,就可以轻易改变的。你需要去体验,去课程里去练习,去探索。”很多家长都是通过练习的疗愈才真正成长起来的!
结语: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学习
3个小时的讲座很快就过去了,家长们却意犹未尽。
“我要怎么确定我的孩子是VAK里的哪种类型?”
“从哪些方面去洞察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和渴望?”
“我意识到,孩子经常半夜惊醒。可能跟我没有安全感有关系,有哪些办法可以帮助到我自己?”
诸多问题,家长们迫切想要答案!
谢老师的建议是,“去张国维博士的课堂吧!张博士是我的老师,他老人家功力极其深厚。三小时内,我没有完成的事,在他的课程里都能找到答案,他足以帮助你脱胎换骨,把这一切甚至更多弄得明白透彻,我希望你们可以给自己一个机会,去深入的学习,通过课堂的练习去探索自己,在体验中你将得到疗愈。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出现不安全感、无价值感,或者种种问题,其实是父母本身之方面的缺失,父母比孩子更需要学习”
莫使“教育”变成“破坏”,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学习如何读懂孩子,孩子教育不能重来,错过就永远错过了!
张国维博士主讲的《NLP亲子关系工作坊》将于2015年8月19日起在广州举办,推荐给各位家长。
相关链接
《NLP亲子关系工作坊》8月19日广州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