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忙又累,身体如何吃得消?学教练式管理,老板解放,业绩暴涨! 点击咨询详情
NLP研究院网全国分院图
首页   >   心理新闻  >   NLP新闻  >    内容

生命隐动力:谁在推着你“做”或“不做”?

作者:黄玉环|文章出处:NLP研究院|更新时间:2014-03-28

  本站消息:2014年3月26日下午,由张译文老师主讲的《生命的隐动力》半天讲座在中国NLP学院总部会议室进行,课程氛围轻松愉悦。张老师系著名NLP导师,资深翻译,多次为张国维博士、玛丽莲·阿特金森博士等国际导师现场翻译。此次讲座为中国NLP学院网及壹心理网同事而办,张老师带领同事们感受生命中我们看不见的“隐动力”。

张译文老师

  为什么我会有这样那样的情绪;为什么面对这样的事情,我会这么想或那样做?为什么看见一件事情,我就会感觉到“世界末日”?

  有时你是否觉得,你的某些行为习惯很难改变,即使你已经下定决心改变了,但结果还是那样?想做的事情不愿做,不想做的事情无法克制?

  每个人在碰到一些事情的时候,TA的身体、情绪、思想都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将会影响你的行为表现,更深一层地影响着我们生命的品质。假如一个员工持续地感觉疲惫,在负面的思想情绪中打转,你觉得这个员工的命运会发生什么变化?未来会有怎样的结局?对公司的发展如何?

  所以状态不是一件小事情,那么诸如此类的情绪与思想是如何形成的?

  对于每一个人,这些反应的产生表面上是被某件事情出发,事情是导火索;实际上,生命中出现各种的行为与行动都存在着我们看不见的推动力,张老师称之为:生命的隐动力。

  生命的隐动力是什么?我们的想法、经验(感受、视、听)、我们的思想框架……都是促使做出某些行为的推动力。

  行动的推动力:思想框架

  人会在各种生活经历中形成一定的思想框架,有消极的,也有积极的框架,久而久之,我们就会在这个框架中思考问题,并做出你看得到的各种行为。下面我们来看看积极与消极框架的形成过程。

  积极框架:积极的心态是怎么形成的?

  积极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就好像在其体内种了一颗积极的种子,在其体内渐渐产生、萌芽、成长、茁壮,最后慢慢形成一颗大树。积极框架的形成是一个循环强化的过程:

  在思考问题的的时候,你站在了现在或未来的位置,会更愿意面对一些事情,更懂得去负责任,会努力地寻找实现目标的方法与渠道,这个时候,他们的生命充满了活力,渐渐地就形成了正面的情绪状态,他们的身体、思想会有正面的反应,会经常自问:我该如何去面对,如何去解决。这个过程产生一颗积极正面的种子,不断地循环强化,形成正面的框架。

  我们再来谈谈消极悲观的框架:消极的心态是如何形成的呢?

  如果我们经常问自己:过去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呢?接着你经常抱怨;为过去或当前发生的事情找借口;这样你的生命之轮就好像突然被卡住了;在各种借口、抱怨之后,就萌生了负面的种子;

  这个种子萌芽、成长,最后你还是问自己“为什么”“为什么会发生那样的事”,你还是没法走出原有的事情中,事情还是没有被解决,此时,你就存在于负面的框架中。

  其实,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没有论好与坏。但当悲观的心态影响到我们的成长的时候,我们就要对此进行思考了。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更深层的推动力:潜意识

  思想框架是行动的推动力,属于意识层面的;除了我们的思想框架,我们的潜意识(记忆、信念、价值观、发心、需要等)在无形中影响着我们现在的一举一动。

  有些人过往有创伤,过去很痛苦,而人一般都是逃避痛苦,趋向快乐,于是潜意识对过往的记忆进行了选择性的筛选,潜意识自动地把痛苦压下去了,但只是压下去,并没有根除,也没有消失掉,痛苦的情绪仍然存在于潜意识中,而这种痛苦在意识层面通过各种行为表现出来(有可能是我们不喜欢的习惯、感受)。

  所以,为什么情绪管理对一些人来说没用?即使你知道如何进行情绪管理,但隔一段时间,你还是恢复原来的状态。为什么?其实,这是潜意识这种生命的隐动力在影响着你。

  那我们该如何在潜意识里面改变自己的行为呢?讲座中,张老师通过时间线与催眠的个案练习给我们演示。这个过程,案主会把过去的某些创伤记忆找回来,并对此重新审视,并在未来中找到解决现在问题的资源,能在短时间内治疗创伤。个案的过程颇长,笔者就不再赘述了,更多感受须来源于现场体验。

  此外,张老师用心理学的方法处理部分同事身体上的不舒适,有科学研究指出,人的身体疾病80%与心理相关(当然心理因素不是唯一诱因),如果你或公司有同事有工作状态及身体方面的困扰,张老师近期将在广州举办《生命的隐动力》两天工作坊,欢迎咨询。

  联系咨询:4006009299

讲座现场

互动环节

好精彩


标签: